防疫期间,家中孩子利用网络学习的机会,迷上网络游戏,从偷偷玩到公开玩再到不让玩就哭天抢地。“升级”“上分”“充值”替代了孩子每日的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。说好的“未成年人游戏限时”哪去了?
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,通知要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: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,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,其它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.5小时。孩子最近痴迷的一款游戏名为“和平精英”,他的操作简单明了——“用老爸的身份注册登陆”,随即进入除吃饭、睡觉都在玩游戏的升级上分境界。从此,家中因“游戏时长”的咆哮此起彼伏。可见,游戏公司在执行“未成年人游戏限时”规定时,给未成年人留下了大大的空子可钻。
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4月28日发布的第45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0年3月,中国网民规模为9.04亿。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,占比26.9%;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.32亿。中国青少年网民和游戏用户数量巨大,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了诸多影响,沉迷游戏影响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养成,也影响学业。南京市民时先生向媒体反映,其支付宝账号、银行卡在短短14分钟内,被刷掉70多笔总计4万多元。原来都是10岁的女儿玩“和平精英”的充值。可见,青少年沉迷游戏的情况在防疫期间更趋严重,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。
青少年沉迷游戏、玩物丧志,损害了健康,荒废了学业,更在失去未来。据调查,目前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举措是以实名注册登录为基础的,存在太多破解漏洞。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,生物识别技术更加成熟,技术门槛和成本在逐渐降低,人脸识别被应用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中技术上是可行的,如果12岁儿子用47岁老爸的身份证号码登陆,人脸识别技术就会强行阻止,这才能实现真正限时。
青少年游戏限时不能光说不做,要有切实可行的禁止措施。仅仅用证件号码识别的“限时”就是个自欺欺人的“幌子”。已经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,强制将人脸识别技术纳入游戏注册登录环节,实现人证合一、人机对应,真正做到对青少年每天游戏总时长进行限定。
从“人证识别”到“人脸识别”,负责任的网络游戏公司应该考虑担负起更重的企业社会责任,保护好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。 (王丕屹)
-
1减少自助餐浪费别忘管好后厨 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来准备食物
-
2六成白领遭遇过职场PUA 关系落差忽视平等
-
32020年5月1日新规将实施 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
-
4退役军人待遇最新政策目录清单 待遇政策越来越完善
-
5从走街串巷回收废品到进入社区分拣垃圾 走近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日常
-
6韩国520所学校停课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会
-
7中国民航稳健恢复 8月国内航空客运共完成4535.1万人次
-
82020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.6% 增速较7月份加快0.8个百分点
-
9蘑菇街回应裁员 优化掉部分非强相关业务
-
1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河北固安设置跨省城市航站楼 直线距离约10公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