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?你听过这个故事吗?
发布日期: 2023-06-02 19:07:47 来源: 百科


(相关资料图)

成语“梦笔生花”,意思是梦中得到一支神奇的笔,凭这支笔就可以写出华丽的文章。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。

典故出自江淹的故事。江淹(444年—505年)字文通,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、散文家,济阳考城(今属民权县)江集村人。据现存的《族谱》记载,其为当地的第十七世祖;少时家贫,父亲早逝,他与母亲相依为命,艰难度日,打柴成了他的生活和赡养母亲的依靠。他自己上不起学,却极羡慕能够上学的孩子。也许贫贱使他产生了发奋图强的志气,传说他常在打柴谋生之余向村里上学的孩子学字。他生性聪明,无论多么难学的字,只要经人教过一遍便能永远牢记,致使后来上学的孩子竟然没他识的字多。至能够读书之后,则过目不忘,加上求知若渴,他很小时便成了很有学问的人,为人写契约、书信等常常写得出人意料地,因此很受乡人称赏。

江淹在仕途上走过了一段曲折而坎坷的历程。他早年不得志,泰始二年(466年)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,因受广陵令郭彦文案件的牵连,被诬受贿而入狱,在狱中上书陈情,才得获释。刘景素密谋叛乱,江淹曾多次谏劝,刘景素不采纳,贬他为建安吴兴县令,给他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痛苦。来到浦城吴兴县(南北朝时浦城县叫吴兴,位于福建省南平市辖区),据传,有一天他出外,夜里宿到城西孤山,睡梦中见一位神人到来,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。自此,他文思如涌,成了一代文章魁首,于是人们都说他“梦笔生花”。其实是因他早年身居下层,生活底子丰厚,加上他对社会感触颇多,创作灵感勃发,又有较高的文学素养,才思敏捷,才总是好作品频出。

江淹中年依附萧道成、萧衍,仕途才得顺利,被任为尚书驾部郎、骠骑参军,齐朝时曾任吏部尚书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、金紫光禄大夫,晚年被封为醴陵侯。仕途顺利以后,不但需要日理万机,而且要在仕途攀登中处处费尽心机,谨慎防备,他的创作时间没有了,思考和提炼生活的工夫更没有了,才思枯竭,哪里还能写出什么好作品?于是又有了一个传说:他之所以再写不出好文章来,是因为失去了生花妙笔。故事说,有一天晚上,他做了一个梦,梦见一个人,自称是晋代才华横溢的文学家郭璞,对他说道:“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了,今天我又来见你,请把五色彩笔归还给我吧!”江淹想起年轻时做的得到生花妙笔的梦,觉得的确有这回事,便从怀中将妙笔取出,还给了那人。没有了生花妙笔,从此他写的文章就日渐失色。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为名人编的神奇故事。也有人认为是江淹自己编的,说,自古中国文人对社会问题一般有三种心态:一是无意为之而不写,二是有意写而不写透,三是知道不便写而不写。江淹为了求得生活安逸而避疑,想出了一个“还笔”的神话瞒人耳目。其实,得笔与还笔的故事都是不可信的。清代贡生张良珂游江淹墓,在其《江淹故里怀古》一诗中写道:“旷世逸才本夙因,文能自是慧眼人。英奇原不赖神助,梦笔生花恐未真。”

江淹为官清正,不避权贵,直言敢谏。据《南史》记载, 他“弹中书令谢月出,司徒左长史王缋,护军长史庾弘远……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,梁州刺史阴智伯,并赃货巨万,辄收付廷尉”,致使“内外肃然”。明帝称他“自宋以来,不复有严明中丞,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”。他由于做官过于劳神,后来身体不好。他不留恋权位,58岁便自动退职,享年62岁,死后梁武帝亲自为他着服举哀,赐谥号为“宪”,葬于故里。

江淹一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作品,在历史上很有文名,其事迹和代表作载入《中国文学史》。往事越千年,清代诗人张良珂见江淹陵墓碑残草覆,墓区满目凄凉,还写了一首《江淹墓怀古》:“衰柳摇风古渡头,残碑尚记醴陵侯。生花妙笔归何处,满眼蓬蒿一土丘。”

梦笔生花一成典故,被世代文人运用。如宋朝张孝祥的《鹧鸪天》:“忆昔彤庭望日华,匆匆枯笔梦生花。”

标签:

新闻资讯
精彩推送